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來臨:邊緣品牌們的生死時速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來臨:邊緣品牌們的生死時速
淘汰賽的號角已然吹響。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這片藍海,試圖分一杯羹。然而,市場的容量並非無限,當參與者過多,競爭便趨於白熱化,淘汰賽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 年我汽車年產銷量邁上千萬輛級台階,分別達到 1288.8 萬輛和 1286.6 萬輛 ,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達到 40.9%。這一數據彰顯了行業的蓬勃發展,卻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眾多品牌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推出了琳琅滿目的車型,涵蓋了從入門級到豪華級的各個細分市場。僅 2024 年 1 月,就有小鵬 X9、吉利銀河 E8、東風納米 01 等多款新車上市,令人目不暇接。
新車的密集上市,使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車企們紛紛打起了價格戰。2024 年 1 月,特斯拉、理想、極氪、零跑等超過 16 家車企下調某些車型的售價或推出限時現金優惠的促銷政策 。理想汽車更是全係車型下調 3 萬元,理想 L7 起售價降至 28.69 萬元,上市以來首次降至 30 萬元內。價格戰的硝煙彌漫,讓整個市場陷入了一片紅海。
在這場激烈的淘汰賽中,並非所有品牌都能遊刃有餘。一些品牌由於技術短板、資金鏈緊張、市場定位偏差等原因,逐漸在競爭中掉隊,麵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危險邊緣的品牌特寫。
威馬:從輝煌到衰落
威馬汽車曾是造車新勢力中的佼佼者,2015 年成立後發展迅猛,2018 年就實現了首款車型 EX5 的量產交付,一度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2019 年,威馬汽車銷量達到 1.69 萬輛,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三 ,2020 年更是以 2.25 萬輛的銷量,成功躋身新勢力車企年度銷量排行榜前四。然而,威馬的輝煌並未持續太久。
自 2021 年起,威馬汽車的銷量開始呈現下滑趨勢。2023 年,威馬汽車銷量僅為 1.4 萬輛,同比下滑 44.5%,與頭部新勢力的差距越來越大。銷量的持續下滑,使得威馬的經營狀況愈發艱難。2023 年 10 月,威馬汽車無奈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曾經風光無限的新勢力明星企業,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
破產後的威馬,車主們麵臨著諸多難題。售後方麵,威馬在全國各地的官方售後服務中心大多關閉,即便有少數仍在運營的,也麵臨著缺件嚴重、無法維修的困境。北京官方曾指定的服務中心隻剩兩家仍運營,但隻能保養,不能維修。車主李先生的威馬 EX6 購買於 2020 年,自從 2023 年品牌破產重組消息傳出後,他最擔心的就是路上發生剮蹭,因為撞車後維修太難了。
續保問題也接踵而至,由於威馬破產,零配件價值難以評估,保險公司已將其拉進 “黑名單”,不少車主麵臨無法續保商業險的窘境。車主王女士的車險到期後,谘詢多家保險公司均被告知無法續保商業險,甚至連第三者責任險也無法購買。
二手車價值更是大幅縮水,在二手車市場,威馬車型的售價已降至冰點,很多車行都不願意收,個別給出的報價也就三四萬元。曾經花費 17 萬元購買威馬 EX5 的車主,如今二手車隻能賣 6 萬元甚至更低。
高合:高端夢碎
高合汽車是華人運通旗下的豪華智能純電品牌,自誕生起就定位高端。2020 年 9 月,其首款車型 HiPhi X 上市,定價 68 萬 - 80 萬元,試圖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憑借獨特的設計、不錯的性能以及創新性的三塊大屏和新奇的七門設計,HiPhi X 在上市初期吸引了不少關注,2021 年全年銷量超過了 4200 輛 ,2022 年累計銷量 4349 輛,取得了不錯的開局。
然而,近兩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的加劇,高合汽車的市場表現逐漸低迷。2023 年,即便是售價最低的 HiPhi Y,月銷量也隻有 800 輛左右,而當初月均銷量三位數的 HiPhi X 變成了年累計銷量三位數。高合汽車的高端定位使其市場容量相對較小,而激烈的競爭又讓其難以脫穎而出。同時,高合過度依賴單一資本,對市場變化的感知不夠敏銳,在產品上一味追求高端化,忽視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掉隊。
2024 年 2 月 18 日,春節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高合汽車召開內部會議,宣布即日起停工停產 6 個月。此前,關於高合的負麵消息不斷,包括閉店、供應商討薪等。2 月 7 日的員工大會更是證實了這些傳聞,內容顯示 1 月的工資無法按時發放、2023 年年終獎取消,甚至建議員工自尋出路。如今,高合汽車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困境,曾經的高端夢碎。
極越:背靠巨頭仍難突圍
極越汽車由吉利與百度共同設立,自成立之初就備受關注。吉利為其提供了 SEA 浩瀚架構,並承擔整車製造任務,解決了產能難題;百度則負責軟件部分,將自己在車機、車聯網以及智能駕駛方麵的積累注入極越,使其擁有強大的技術背景。極越汽車還獲得了 3 億美元的啟動資金,並在 2022 年初再次籌集了近 4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資金實力也較為雄厚。
然而,極越汽車的市場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極越汽車在 11 月的銷量僅為 2485 輛,今年前 11 個月累計銷量約 1.3 萬輛,與國內頭部新勢力車企的月銷量相去甚遠。這樣的銷售業績,難以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
極越汽車的困境,一方麵源於其技術創新不足,雖然有百度和吉利的加持,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未能形成獨特的核心技術優勢,在自動駕駛等智能化領域,與小鵬等品牌存在差距。另一方麵,其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契合度不夠,主打 “智能豪華”,卻忽視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實用性和性價比的重視,在同級別產品競爭中處於劣勢,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此外,極越汽車還麵臨資金鏈斷裂危機,供應商回款問題頻發,還因拖欠員工薪資、社保費用等,引發員工和供應商不滿,導致生產停滯,市場口碑惡化。
哪吒:迷霧中的掙紮
哪吒汽車自 2014 年成立以來,曾有過一段高光時刻。從 2020 年到 2022 年,依靠性價比較高的低端車型,哪吒汽車實現了銷量的持續上漲,並在 2022 年以全年超 15 萬輛的銷量成績奪得新勢力銷冠,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自 2023 年開始,哪吒汽車的銷量開始連連下滑,全年交付量同比下滑 16%,掉出了新勢力第一陣營。2024 年,其銷量更是大幅下滑,全年銷量僅為 6.45 萬輛,與 2023 年的 12.75 萬輛相比,減少了近一半。銷量下滑的背後,是哪吒汽車在產品策略上的失利。在前期切入下沉市場走性價比路線較為成功的情況下,哪吒汽車試圖衝擊中高端市場,推出了哪吒 S 和哪吒 GT 兩款新品。然而,在車市價格戰的背景下,這兩款產品並未能提振哪吒汽車的銷量,市場表現平淡,單月最高銷量不足 3000 輛,其中哪吒 GT 更是月銷不足百台。
除了銷量問題,哪吒汽車還麵臨著諸多負麵傳聞。2024 年初,哪吒汽車背後的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起開庭公告,涉及買賣合同糾紛和公司決議糾紛等。同時,其股權也遭遇了多次凍結,官網也曾出現無法正常訪問的情況。此外,哪吒汽車還被傳用車償還供應商欠款、南寧工廠停工、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等。雖然公司進行了回應,稱正在進行內部管理變革,但這些負麵消息還是給哪吒汽車的形象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在上市方麵,哪吒汽車也麵臨著難題。自 2020 年科創板 IPO 折戟後,一直在尋求上市之路。2023 年 6 月,其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向港交所遞交了 IPO 申請材料,但截至目前,該上市計劃仍無明確進展。而哪吒汽車一直未能實現盈利,其財務狀況也令人擔憂。截至 2023 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 28.37 億元,而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 43.17 億元和 14.40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86.28%。如今的哪吒汽車,陷入了重重困境,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危險背後的深層剖析。
一、銷量困局
銷量不佳是這些品牌麵臨困境的直接原因。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收入和利潤。當銷量持續下滑,企業的資金回籠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資金鏈緊張。以威馬汽車為例,其銷量自 2021 年起逐漸下滑,2023 年更是大幅下跌,這使得企業的收入銳減,無法支撐其高昂的運營成本和研發投入,最終陷入破產重整的困境。
銷量不佳還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信心。消費者往往更傾向於購買銷量好、口碑佳的車型,當一個品牌的銷量持續低迷,就會讓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產生懷疑,進一步降低購買意願,形成惡性循環。
二、技術短板
技術創新不足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的一大瓶頸。在這個技術迭代迅速的行業,缺乏核心技術就意味著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例如,部分品牌在電池續航、充電速度、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上與頭部品牌存在較大差距,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一些品牌過度依賴第三方技術方案,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這也限製了其發展。一旦第三方技術出現問題,或者合作關係發生變化,品牌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此外,在智能駕駛領域,技術的落後使得這些品牌的車輛在安全性和智能化體驗上無法與競爭對手抗衡,難以吸引消費者。
三、資金壓力
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從研發、生產到市場推廣,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一些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麵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本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變得更加謹慎,隻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品牌才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像極越汽車,就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生產停滯、門店關閉,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
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電池成本、研發成本、營銷成本等各項費用的支出,使得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一些品牌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削減研發投入,這又進一步影響了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創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麵臨破產倒閉的風險。
四、市場競爭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新老品牌不斷湧入,市場份額被不斷瓜分。頭部品牌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品牌影響力和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優勢地位。而那些處於邊緣的品牌,在產品、價格、渠道等方麵都難以與之抗衡,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也對新能源汽車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不斷加深,他們對產品的品質、性能、智能化程度等方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品牌不能及時了解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會被市場淘汰。
破局之路在何方?
一、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汽車品牌突破困境的關鍵。在電池技術方麵,研發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的電池,如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能夠顯著提升車輛的續航裏程和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在智能駕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實現從輔助駕駛到高度自動駕駛的跨越,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出行的需求,也能提升品牌的科技形象。例如,通過自主研發,推出了刀片電池和易四方技術,不僅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還實現了車輛的四輪獨立驅動,提升了操控性能和安全性,為品牌贏得了市場認可。
二、差異化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新能源汽車品牌需要通過差異化發展來突出重圍。品牌可以通過深入調研市場需求,針對特定的細分市場,如女性用戶、年輕消費者、高端商務人士等,開發具有針對性的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高合汽車雖然目前麵臨困境,但其獨特的設計和創新的功能,在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中曾占據一席之地。
同時,挖掘並強化產品的獨特賣點,如獨特的外觀設計、卓越的操控性能、領先的智能座艙等,也是實現差異化的重要途徑。此外,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定製化購車、專屬售後服務、車輛遠程監控與診斷等,能夠增強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提升品牌的口碑和形象。
三、成本控製
有效的成本控製是新能源汽車品牌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供應鏈管理方麵,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通過集中采購、共同研發等方式,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成本。優化生產流程,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廢品率,減少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合理規劃研發投入,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研發,確保研發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通過優化營銷渠道和策略,提高營銷效果,降低營銷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品牌推廣和市場活動支出,也是成本控製的重要環節。
四、合作共贏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品牌之間的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品牌之間可以在技術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渠道等方麵開展合作。吉利與百度合作打造極越汽車,雙方在技術和資源上的互補,為極越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雖然極越汽車目前麵臨困境,但這種合作模式依然具有借鑒意義。
品牌還可以與上下遊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產業鏈生態係統。與電池企業合作研發高性能電池,與充電設施企業合作建設充電網絡,與科技企業合作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等,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五、未來的不確定性
在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中,這些處境危險的品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破局之路雖然清晰,但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投入,且研發過程充滿風險,一旦失敗,可能會讓企業陷入更深的困境。差異化發展要求品牌對市場有精準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新能力,否則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本控製需要企業在各個環節進行精細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合作共贏雖然是一種理想的發展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合作各方的利益協調、戰略協同等問題也需要妥善解決。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品牌的困境也帶來了一些擔憂。如果品牌破產或倒閉,消費者的售後維修、零部件供應、車輛保值等問題將如何解決,成為了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因此,建立健全的新能源汽車售後保障機製,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淘汰賽的進行有助於優化市場結構,淘汰落後產能,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頭部品牌將憑借自身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行業集中度。而那些能夠在困境中成功破局的品牌,也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思路。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仍在繼續,這些處境危險的品牌能否抓住機遇,實現逆襲,還是會在市場競爭中黯然退場,我們拭目以待。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